剛搬來木柵區的時候,覺得這裡的道路有點狹小,房子圍繞在馬路旁,顯得有些壅擠,也許正是因為這樣,部分區域的老房子還沒有面臨被拆除的命運。
木柵的老房子,倒不像古蹟那樣的年代久遠,只不過從原本的一片農地,慢慢發展成近代住宅區,木柵市場可能就是當時最熱鬧的區域。想來介紹一下在地人,如何用現有的老房資源,打造一座座充滿人情味的質樸小店。
此次路線集中在木柵市場以及政大學區範圍,以最輕鬆悠閒的方式,探訪屬於木柵人特有的生活態度。路線參考:文山公民會館→針葉林→逢玉冰果室→ACID LAB 岸汐職人聚落→小廢墟→化南新村→醇心找茶
題外話「木柵」地名的由來:
古時候在新店溪上游一帶,是泰雅族原住民居住的地方,原住民極易渡河侵襲,故漢人於景美溪右岸今道南橋附近,沿著河流以木樁圍木柵,防禦原住民進犯,眾人習用建築物作當地名名稱,於是取名「木柵」。( 原來是這麼直白的命名啊 XD )

原本是一處充滿廣告招牌、可能經過都不會看上一眼的的老舊建築,經過老闆的整理後,竟讓這個區域活化了起來。





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242號
13:00 - 21:00 週一休
02-2234-0024

ACID LAB是藏身在小巷弄裡的一處老房空地,進出的入口不是很明顯,這地方是由一群創作職人打造出來的聚落空間,除了展示藝術家的作品外,也不定時的舉辦活動或手作課程,讓木柵老屋有了不同氛圍的展現。





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03巷8號
13:00 - 21:00 週日休
02-2234-2968

有天經過該區域時突然出現了一棟整理過的小店,有點像是在夾縫中展露了自己的頭角,曖曖發光。




從菜單到餐具的選擇氣質都很不錯,大家可以去體會一下。
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25-1號
08:00 - 17:00 周一休
02-2234-2231

建於1927年的日式平房,外形古樸素雅,鑽石形氣窗令人印象深刻。原是木柵國小歷任校長宿舍,1982年最後一位住此宿舍的校長辭世後,閒置一段時間。1999年在文山區公所透過與文山社大合辦的「地方領袖工作坊」,和地方團體及民眾、各界有識之士經多次討論,凝聚整建再利用的共識,在民政局經費支持下,重新整建為文山公民會館。


翻新的部分並非使用日式老宅原有工法與材料修繕有些可惜。


不少鄰居喜歡偶爾來串串門子泡杯茶,頗為愜意。

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89號 ( 文山區行政中心斜對面、木柵國小右側 )
9:00 - 12:00、14:00 - 17:00 週日休
02-2234- 6686

途中休息一下,來盤濃濃的古早味刨冰消消暑氣。
這間超過60年的老冰店,是在地人熟悉的老味道,每到元宵或冬令時節,更是習慣來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來過節。


台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8號
13:00 - 23:30 周三休
02-2939-5678

化南新村為早期國立政治大學於1960年代初期所興建之教職員宿舍,現為台北市文化局登錄之文化資產,屬於聚落建築群。


相關資料可至下列單位查詢:
維基百科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化南新村
國家文化資產局 https://nchdb.boch.gov.tw/assets
Google Map 線上導覽



經過萬壽路,無意間發現原來這裡存在了一間好幾十年的老茶行,雖說是老房子,但裡面依然保有一種古樸的禪意,老闆說這間屋子是從小住到大的老房子,除了販售茶葉以外裡面還擺設了許多老闆的陶藝品。茶行老闆叫高闕勝夫,是個特別的名字,也非常好客,時間夠的話,老闆也許會砌壺茶跟你聊聊他的茶葉經。


萬壽路上無其它店家,夜晚的茶坊也顯得神秘許多。
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45號
14:00 - 21:00
02-2938-587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文為邀稿文章 (為獎勵一般大眾,邀稿文章將不列入評選計算)
部分資料來源:文山社區大學 - 木柵老街踏查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