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文章所要講的地方,可能連台北天龍人自己都不知道(甚至沒去過),是在中正區與萬華區交界的「崁頂」地區。
崁頂其實是日治時期的地名,屬於當時大加蚋堡的「崁頂庄」。若看台灣堡圖,崁頂北方以三元街與西藏路(這條路原本是大水溝)為界線,與龍匣口庄(南門地區)以及下崁庄相鄰,東邊則是泉州街將其與古亭庄劃了邊界,西側的加蚋仔庄與崁頂沒有以馬路為界線,也凸顯了兩庄當時在生活上相當密切的關係。現在雖然歸屬於中正區,但當地的居民還是會認為自己是「崁頂人」。
崁頂地區緊鄰於新店溪,因較周圍地勢高而有此名。崁頂地區剛好緊鄰於兩個熱鬧區域中間,包括底下的南萬華,以及北邊的城南地區,成為聯繫兩邊的橋樑,在過去還有萬新鐵路穿越崁頂咧。雖然沒有周圍地區熱鬧,作為住宅區的崁頂確保有他的寧靜,但在寧靜之中,卻有不少城市裡,值得注意的地方。
因此,這篇文章,賊要帶你繞繞崁頂,偷走這裡的故事:
先來給個「賊路線」:崁頂永義宮及永興宮~福安兒童服務中心~龍口市場(順便買「綿角」的甜點吃)~豐仁藥局~豐年新村~詔安街250巷~中華路二段409巷~南機場公寓


永義宮祀奉池府王爺,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池府王爺遶境,應該是崁頂地區最熱鬧的傳統節慶了。話說永義宮也快兩百年了,這足以顯示崁頂其實是個「老地方」。

而在永義宮左側,有一座比它還高且翹的建築物,看起來像廟的建築中式的屋頂讓它在汀州路上格外引人醒目,這其實是國泰公司蔡萬春先生的起家厝,現在則是作為「福安兒童福利中心」。

龍口市場興建於民國四十三年(1954年),過去是崁頂地區滿重要的市場。雖然現在市場已經沒落了,但從它與小社區並存的空間結構,可以想像它過去的繁盛。

雖然一樓都是店家,但攤販們還是會有擺放在巷弄間的攤位,也許這樣可以賣比較多東西,或是顧客比較喜歡這樣?





在這些大概建於六、七零年代的樓房間,會看到一個特殊的立面,抿石子外牆上有著1972的標誌,大片木框落地窗讓人更想知道,這間店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?。雖然落地窗讓人能望進店內,卻也還是摸不著頭緒,看起來像咖啡廳或是獨立書店,甚至可能是間酒吧。

這間是「豐仁藥局」,走進店內可以看見藥局原有的老招牌。第二代老闆黃藥師在一年前整修這間藥局時,捨棄將老招牌掛在店外,改放在店內。這樣的招牌坐鎮除了讓店內裝潢更有懷舊味道外,也延續了這藥局在這社區的歷史,不因店面更新而有所改變。

第一代黃藥師於幾年前過世,第二代黃藥師考慮良久決定接手後,他也順道重新改造了藥局的空間。捨棄了連鎖藥局以白色為基底,給人冰冷的印象,反而以橘黃色的燈光,營造出溫暖的氛圍,讓人走進藥局不會覺得不舒坦。

然而,除了屋內更新外,這樣有溫度的改造,其實是要讓做為「社區藥局」的豐仁,能延續為社區服務的理念。這樣的設計,也讓豐仁獲得了2018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的銀獎。大家除了看改造後的老建築外,也不要忘記跟老闆聊個天。

在日治時代,日本人多居住於泉州街東邊的古亭庄,若要到溪邊的崁頂,就要搭牛車走過泉州街二十巷。畢竟以前的三元街是大水溝,汀州路是鐵路。現在,小巷子還可以看到傳統理髮店、柑仔店、磨刀店。

萬華地區應該是全台最多眷村的地方,豐年新村也是其中一個,是陸軍在民國六十二年(1973年)專門安置單身退伍官兵的宿舍。賊賊去探訪時還有人在平房內居住,不過眷村好像不怎麼歡迎外人,而且這又是屬於國防部的土地,未來!?


與附近的小巷子相比,詔安街250巷算是比較曲折,但也可以從這邊走到中華路上。雖然走到中華路上了,但先按住沸騰的胃,別往南機場的方向走,這裡我們還有一條小巷要看。
好啦!如果您按捺不住,倒是可以在巷口前的阿春媽媽涼麵吃一下,這也算蒐集到崁頂一間有名的美食。不過吃完,我們就要轉進一旁的中華路一段
在巷子頭就可以看到社區壁畫,這在台北市滿難看到的,畢竟都市社區營造難做啊!不過永昌里時光走廊的壁畫也滿細緻的。由人力車帶頭,經過曾經是社區重要空間的柑仔店,就將到達賊要講的「漳州街警察新村」。

警察新村的破舊感,以及置放於建築體外的階梯,吸引了不少人來外拍,甚至滿多人來拍婚紗照的。不過在這要先說抱歉,警察新村已經成為記憶了,賊所佔的樓梯和建築物在去年被拆除了。現在只能看到市政府暫時設的機車停車場,據說之後要改成新的警察宿舍。

屋內有廚房(好像也兼用浴室),但廁所卻設在外面,尿尿或洗衣服必須與另外一戶共用,真的是「宿舍」



首先會經過黃牆、七層樓的「國盛國宅」,大概興建於民國八零年代。南機場可說是台北市最多國宅的地方,這也有其歷史淵源。國民黨撤退來台後,有許多軍眷在高爾夫球場周圍居住,當時多是低矮的棚屋與眷舍。民國六十四年(1975年)中央訂定了國民住宅條例,開始興建國宅,也出現了一棟棟現代化高層國民住宅


大家如果晚上來,可能只會只能看到亮眼的商店招牌,但白天來可以抬頭看看,夜市裡

南機場區域在日治時期,原本是練兵場以及備用機場(相對於松山機場,而稱南機場)。國民黨政府來台後,一部分作為高爾夫球場用地,另一部分移轉給國防部。隨著大批軍眷撤退來台,在此興建了不少軍眷住宅,後來就成為國宅。

然而,正在發展中的台北,需要興建一些基礎工程建設,例如提防、道路,這些違建除了影響工程外,也被認為有礙觀瞻。於是在美援間接協助下,開始拆除這些違建,並興建「整建住宅」來安置這些拆遷戶,而南機場公寓就是首要的計畫。
夜市所在的地方就是民國五十三年(1964年)首先完工的南機場一期,共有鋼筋混凝土紅磚樓房十一棟,大家可以走走看有沒有十一棟。雖然被許多加蓋、招牌擋住,但還是可以看到紅磚外牆的設計。


不同於一期分開來臨街的十一棟建築,二期就像一座「社區中的社區」,它是對內的,有人形容它為「台灣的土樓」。這樣封閉、迷幻的場景,也吸引著不少影像前來拍攝,像是五月天「盛夏光年」的MV。
環繞著一個大天井,五層樓口字形的南機場二宅,可以從各個角落進出。若從靠南機場夜市得出入口進入,會看到幾間雜貨店,在這對內的社區內,可能只有二期的住戶會來買吧!


繞了一圈二期,這裡應該還有滿多人居住,但這些租戶可能不需要以前的生活方式吧!反而廟宇成為二期內最持久,也最受歡迎的公共空間。

相較於二期的一樓有一些商業活動,三期就是純住宅,也更加隱私,對內的走道倒是沒有像二期有那麼多加蓋,滿多住戶都將衣服曬在走廊上,形成另一種風景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參考文獻
台北永義宮
台北龍口市場
老厝邊的新面孔 豐仁藥局
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透天厝是真的透天 冰冷藥局變溫暖社區
他將老藥局改頭換面 延續父母的使命
2018老屋新生大獎
萬新鐵路之歷史軌跡
重返南機場
南機場好好騎
角落台北
走一趟南機場公寓:淡看台北的繁榮與落寞
選前大放送?南機場都更北市府靠著這招提高容積率
散步日記:南機場
【得獎作品】假如我是忠勤里里長
南機場公寓 文化地景田野調查 基本內容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關於地方賊 The thief of places
在不安的城市/程式裡,人們總是快速且輕易地瀏覽網路上各種資訊,幻想幾張圖片就能帶走你/妳,觀看世界上所有美的事物。但持續移動的人們依舊不安,在無意義的空間中遊走,感動只是在表面曇花一現,無法建構自己的「地方」。
做一隻賊,我欲偷走地方的故事,再將地方的多重記憶,用簡單的敘事娓娓道來。但請切記,這除了是地方的故事,也是我做一隻賊的故事。每做一次賊,所發生的都是純屬意外。
→前往作者網站/粉絲專頁
本文為邀稿文章 (為獎勵一般大眾,邀稿文章將不列入評選計算)